三年前,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踏上了党校之路。“进了党校门,就是党校人”。在这个庄严而圣洁的唯一以“党”命名的学校,我感觉一切都是让人肃然起敬的。最初选择党校,我毅然拒绝了其他单位的邀请,从选择这里开始,冥冥之中就有种特别的力量在牵引着我。
初为党校人,我曾内心充满着好奇、敬畏,每天彬彬有礼地跟同事打招呼,或是一堂一堂听取老师们上课、学习如何备好课上好课,或是每天伏案工作潜心科研,又或是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我也切实感受到了与高校的不同,为了更好地进行干部教育工作,要求我们要更好把握国家政策方针。在实践中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不是停在天上的,而是落在地上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把我们的所想所学与中国的现实相结合,让理论结合实践,形成了我们对于一个学科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建设。以前我不太懂,领导和老师们口中说的“教研咨一体化”,当我切实地参与党校工作之后,我更加深刻地感觉到,党校对于教师全方位的要求,对于我们的培养体系,切实都会转化为我们自身的成长。科研是一种基础,教学是一种外在的输出,咨政是对现实理解的相结合,在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中促进我们飞速成长,也打破了原有自顾自的那种发展模式。特别在我参与十个明确的专题研究过程中,裴校长给予了我非常多的指导,指导我如何去理解经济问题,如何站在政治的角度去看待理解经济问题,也让自己产生了更多的思考,更加明确了前进的目标。
同时,伴随着时光荏苒,在不断融入这个大家庭的过程中,我发现之前的那种敬畏之心也逐步演绎出了一种归属之感,更多了一份对党校工作深层次的理解。党校人所从事的党校工作,不仅仅意味着得到了一个职务、谋得了一份职业,更意味着接受了一项特殊使命、承担着一份重大责任。党校人身上也具有一种忠诚的特质,这个特质是对党校工作的真心热爱,是对我党声誉的自觉维护,是对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始终保持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自觉维护党的形象,是坚守对党忠诚,秉承“党校姓党”的基本原则。
正如李新常务副校长在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理论研讨会上再次强调我们党校的定位,我们要做学习的“大本营”、研究的“急先锋”、宣传的“播种机”、贯彻的“生力军”,也为我们年轻人明确了奋斗的目标。而我们马院的吴晓燕老师,一位二级教授,一直秉承扎扎实实搞好科研的态度,从高校到党校后,不辞辛苦认真准备和完成每一次主体班教学,潜心研究获得了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体现了我们党校人的忠诚和担当,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所以,未来我们年轻的党校人切实要做的,是坚守党校人忠诚的品质,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指引的方向,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不断扎实耕耘前进。希望我们能同亲爱的党校一起,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